最近肥料市場只有原料商、農資商在著急,農民基本不關注了。但凡有關注肥料漲跌信息的農民,他們也基本看得很淡,該咋咋地。
但并不是說農民都在事不關已,高高掛起,現在問農民關于肥料的事,大多有這種心態:要么糧食漲,要么肥料降,不然明年,實際上,農民也很清楚,肥料若過分漲價,種地的積極性肯定會受影響,他們明白會有人來管肥價的。事實上,國家也通過各種手段在管控著肥價,而且效果還相當好。就說最近的10月15號,出臺29類化肥出口法檢的政策后,最明顯的是尿素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下滑了400多。這個政策人們稱之為以國家之手保證了農民用平價肥。
同樣,我們在近日也看到了俄羅斯也宣布對氮肥等幾類化肥限制出口,以滿足俄羅斯本國農業的用肥需求。表面上是這樣,另外一層意思也就是以國家之力來應對全球肥價大漲的現實。
最新消息,尿素在國外的FOB(離岸價)已經到了1000美元/噸的價格,按照11月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6.3980計算,國外尿素離岸價已突破6000元人民幣了。相對來說我國現在尿素2600元左右實屬良心價格了。國外為啥那么高?主要是疫情影響,開工率不高或者停產,造成原材料危機,缺貨狀態下形成了高價位。到亞洲這一片來看,就是印度招標價格,一次比一次高,而且國內尿素出口法檢也推動了印標價格再次高企。
從復合肥料價格來看,我們以3個15的為例,普遍出廠價格,硫基的3050元/噸左右,氯基的2950元/噸左右,這還是近日尿素價格回落反饋回來的出廠價。明眼人都能看出來,復合肥料比起去年出廠價是漲了1000元左右,這個形勢暫時來看,找不到繼續下滑的可能性和推力。
而且在10月29-31號的磷復肥會議上,國家磷復肥協會領導坦然指出,化肥市場化進程是一定要走的,也就是說化肥與國際接軌的可能性不會被打破。換句話說,就是當下尿素的低價位是國家利用政策手段來為民請命,而且磷化工產品也在堅持著低于國際價位運行,能不能堅持得住就很難說了。
肥料價格比國外高是事實,也許肥價真回不到去年的水平了,這不就是給了我們一個信號,當下我國的化肥價格若想再落一個臺階,大概率上還得靠國際疫情消散后,各國大企業復產提升原材料供應能力,才能夠真正意義上的落價。我們稱當年國內肥價就是個“小氣候”,全世界也沒有低價了,不看清這個形勢就更難預判將來的肥料走勢了。
再跟農民朋友說一下吧,當前防疫抗疫能力中國是最強的、力度是最大的、效果也是好的。我們種地,看似用了高價的肥料,但跟國外比我們的價格真的低了不少。有農民說糧食該漲價,必須得漲多少,我們也看到了,現在的玉米價格也是很好的,玉米小麥基本上都在1塊4的水平,這比往年我看是有突破,隱隱中我們發現國家也在為農民減困,這也是看得到的。
但是肥料嘛,想要落到去年的水平,我感覺是很難。首先我們可以控制的是煤炭價格,前天出臺了個動力煤坑口價440的政策,最多可以漲幅20%,也就是說動力煤坑口價不能超過528元,這是個好現象。但是天然氣,我們進口得多,我們能控制價格嗎?這顯然比較難。氯h鉀我們需要進口,價格我們能控制嗎?顯然也不能,全靠談判,定長期約定價,但也存在變數,過去是一年期限,現在可能是半年。